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內科開展中醫養生講座
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認識,近日,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市一醫院)心血管內科舉辦了一次以“心血管疾病養生之道”為主題的健康教育活動。
活動現場,王瓊中醫博士為患者科普了心血管疾病的養生之道,介紹了高血壓、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的節氣飲食、運動養生、情志調護等一系列中醫自我保健養生的知識,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評。
《黃帝內經》有云:“心者, 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心可主導人體思維心理活動,主導情緒,如果心主神明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出現情緒焦慮、失眠等病證。
心主血脈,是全身血脈運行的動力。如果心主血脈生理功能出現問題,則會出現胸痹、心痛、心累等病證,即現代醫學之冠心病、心衰、高血壓等疾病。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群罹患慢性心血管疾病,且人群有逐漸年輕化的特征。心血管內科自2005年成立中西醫結合醫療組,一直致力于研究中西醫結合在心血管疾病的慢性調理和后期康復中的治療作用。依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個體差異,制定出專屬的灸法、穴位貼敷、耳穴埋豆、皮內針、中藥熏藥、浴足等中醫外治法方案,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提升療效,促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后期康復。
中醫治療在心血管疾病的慢性調理和后期康復過程中,可以起到補益正氣,調和陰陽,平衡臟腑氣血,理氣活血通絡的功效,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遠期預后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發揮重要作用。
以長期臥床的患者為例,采用中醫艾灸氣海、關元、神闕等穴位的方法,可以達到調理脾胃,疏通腸腑的作用,進而避免心臟病患者因用力排便引起病情變化或急性心血管事件等。
“術后很多患者比較虛弱,我們采用艾灸的治療方式,可以增強患者免疫力,中西醫結合,可以起到1+1>2的效果!”心血管內科付莉副主任醫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