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醫學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癥醫學的臨床基地,是醫院集中監護和救治危重癥患者的專業科室。ICU應用先進的診斷、監護和治療設備與技術,對因各種原因導致器官與系統功能障礙危及生命或具有潛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時提供系統的、高質量的醫學監護和救治技術。對病情進行進行連續、動態的定性和定量觀察,并通過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為重癥患者提供規范的、高質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質量。重癥患者的生命支持技術水平,直接反映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體現醫院整體醫療實力,是現代化醫院的重要標志;也是醫院等級評審中不可或缺的學科。
重癥醫學及其臨床基地ICU在國際上已有60余年的歷史,在我國也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ICU成立于1992年7月,是成都地區最早成立的三個獨立的綜合性ICU之一,也是成都市市級醫院第一個成立的ICU。二十多年來,ICU由建科初期的6張床,14名醫護人員,發展到目前的38張病床,76名醫護人員,平均年齡為33.8歲,黨員6人,團員8人。其中醫生22名,有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7人,住院醫師11人。博士2人,碩士9人,本科11人。護士54名,有主管護師4人,護師23人,護士27人。ICU具有溫馨、舒適的環境及現代化醫療設備,擁有一支專業性強、醫術精湛、技術嫻熟、服務優秀的醫護隊伍。有健全的科室組織管理體系,有科學規范的科室管理制度和流程。擁有全功能監護儀38臺,多功能呼吸機24臺,微量泵/輸液泵32臺,全功能電動翻身床38張,并擁有除顫儀、心電圖機、升降溫機、防褥瘡床墊等配套齊全的現代化醫療設備。這支年富力強的隊伍,承擔著全院和院外轉入危重病患者的救治工作??剖夷軌蜷_展:心肺復蘇術;人工氣道建立與管理;機械通氣技術;纖維支氣管鏡技術;深靜脈及動脈置管技術;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胸穿、心包穿刺術及胸腔閉式引流術;電復律與心臟除顫術;持續血液凈化技術;疾病危重程度評估方法等專業技術。每年收治來自院內內、外、婦、產、兒、急診、五官等各科及院外的危急重病患者一千余人,主要包括重癥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多發性創傷、中毒;肺心病、重癥哮喘、呼吸衰竭、重癥急性胰腺炎;腦血管意外、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肺栓塞;重癥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以及圍手術期重危病人等。在重癥病人中常規開展使用口服、鼻飼、灌腸、穴位注射、霧化、靜脈滴注等中醫藥療法。ICU在搶救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多發性創傷、重癥感染、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圍手術期重危病人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科室特色]
我科有較強的科研和開展新技術實力,先后承擔和參與科研課題多項、獲得多項省市科研成果獎,積極開展新技術并榮獲多項新技術獎。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菌毒血癥、心肺復蘇、重癥感染、休克、中風等方面均有較深入研究及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發表醫學專業論文數十篇。
我科曾榮獲成都市衛生局系統“優質服務青年文明示范科室(病區)”稱號,1995年獲“四川省青年文明號”稱號。1997年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2004年、2005年分別榮獲醫院最佳搶救一、三等獎。2008年-2009年分別榮獲醫院最佳搶救一、二等獎。榮獲醫院2010年度“先進集體”。獲2010年度醫院“醫療安全獎”。2011年被醫院授予“黨員示范科室”榮譽稱號。
ICU醫護人員不僅在院內為病員提供優質服務,而且他們還走出病房,積極參加“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活動、希望工程1+1活動、“成都青年文明號一助一結對送溫暖活動”,科室集體資助了1名宜賓失學兒童,1名醫生參加了由團省委、四川省衛生廳、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的四川青年衛生志愿者支醫扶貧接力計劃工作,赴甘孜州雅江縣支醫扶貧,以自身的工作為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歡迎。ICU還積極參加了成都市“送溫暖”募捐工作、市政府“府南河工程獻愛心”活動及“汶川地震”捐助等活動,將愛心和優質服務奉獻給社會,受到社會和公眾的好評。
展望未來,我們激情滿懷,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重癥醫學科(ICU)作為一個團結的集體、進取的集體正在努力抓住機遇,積極面對挑戰,在不斷的學習和進步中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為了四川及成都地區重癥醫學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為了我們燦爛的明天,我們將繼續努力奮進!